老上海人想忘都忘不了......你人生中的第一场电影,是在这儿看的吗?
你还记得这幢大厦吗?
平安大楼坐落于
陕西北路南京西路交叉的西南角上,
门牌号是陕西北路203号,
南京西路上的门牌
则是南京西路1191号。
从前的平安电影院就在这里。
据说,20世纪八十年代,每当精彩电影放映前,电影院门口站满了人。售票窗口上方贴着:早早场、中午场、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夜夜场。
这幢深褐色的建筑楼层虽不算高,
但其半圆状呈凸字形的身影却极具特色,
它张扬地傲立在路口,
显得很是伟岸。
中间7层,朝陕西北路与南京西路
对称延展的两侧为四层,
看上去就像张开的两个翅膀,
仿佛随时要飞走。
平安大楼底楼
原是安凯第商场
这幢建于1925年的大楼为沿街周边型公寓,大楼建成后,底楼原是一家名为安凯第的商场,楼上则为美式公寓住宅,所谓美式公寓,即带有多元建筑风格,且以砖砌墙立面为其主要特色。底层为明亮醒目的米黄色石材,与上面的深褐色墙面形成对比,显得端庄稳重。这幢公寓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多层带电梯公寓,配有简朴的水泥楼梯。公寓分别由二套一室半和二套三室户组成。每个卧室里都有一个卫生间,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平安大楼底层中央部位及左右两间门店均为“安凯第商场”,上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驻沪领事馆也驻扎在底层。
对于老上海人而言,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家平安电影院,位置就在庞大的转角型呈半园状的“平安大楼”底层的正中心,虽然只占这幢半圆建筑底层的一小部分,但名气却比庞大的平安大楼响得多。
人生中的第一场电影,
是在这儿看的吗?
上海的电影院不少,
但在一幢公寓大楼底楼
开设电影院的却不多见。
而且它还高调地矗立在路口,来往车辆行人很容易就能见到,一度成为上海别具风格的地标建筑。
平安电影院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末,
那时它的名字叫平安大戏院。
上世纪30年代,南京西路原先有一些电影院,如大光明电影院、新华电影院等,因为地段好,交通便捷,当时又没有电视,所以每一家生意都不错,买电影票还要排长队。
1939年,美商雷电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大楼底层“安凯第商场”一部分改建为“平安大戏院”,大戏院改建设计时,因场地有限,戏院的观众厅座位仅有520个。当时电影院有首轮影院和二轮影院之分,行业规定影院座位数达到1000座上,并且需有冷气设备和软沙发座位才能评为首轮影院,平安大戏院虽然有冷暖设备,但因座位有限只能屈居二轮影院。但它所处的位置及玲珑精致却受到沪上时尚人士的青睐,观众称之为迷你型戏院。
平安大戏院开业后放映的大都是外国影片,首场演出是外国电影《玉楼金阙》,四面八方观众闻讯络绎不绝赶来,从早场到夜场,几乎场场满座。平安大戏院门口贴满了外国电影的海报,南京西路和陕西北路交界处的宽大场地前常常挤满了影迷,《乱世佳人》影片中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微笑而又傲慢地俯视着来往行人,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
当时,住在南京西路附近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的张爱玲,也是平安大戏院的忠实观众。她在自己的小说中温馨地描述了平安大戏院及周边的景致:“她一扭身伏在车窗上往外看,免得又开过了。车到下一个十字路口方才大转弯折回。又一个U型大转弯,从义利饼干行过街到平安大戏院,全市唯一的一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朝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敞。对面就是刚才那家凯司令咖啡馆,然后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绿屋夫人时装店,并排两家四个大橱窗,华贵的木制模特儿在霓虹灯后摆出各种姿态。隔壁一家小店一比更不起眼,橱窗里空无一物,招牌上虽有英文‘珠宝商’字样,也看不出是珠宝店。”可见当年平安大楼所处的环境其实是融合了商业、时尚和风情等多种元素。
平安大戏院旁原先还有一家
名气很响的飞达咖啡馆。
门开在平安大戏院里面,窗子朝向南京路上,敞亮高大的玻璃窗上挂着雪白的镂空窗纱,坐在咖啡馆火车座里喝咖啡,里面的人看得见马路上的行人,马路上的行人隐隐约约看得见里面的人,感觉更为神秘。
这家咖啡馆沿袭了欧洲贵族隐蔽、恪守、不张扬的风格,里面还有一个演奏爵士乐的外国小乐队。据说飞达是老上海最高级的咖啡馆之一,顾客多为熟客,每个客人都有自己各自的座位,侍者和顾客的关系相当友好,往往不用你开口,就能报出你喜欢的咖啡和点心。张爱玲住在爱丁堡公寓时,常到那里喝咖啡、吃栗子蛋糕,飞达该是有她固定的座位的。后来,咖啡馆成了一家专售工艺品的商店,成排的穹形的门廊,墙上的西洋雕塑美丽依旧。
平安大戏院旁边,
原来还有一家
建于1950年的维多利亚酒家,
1959年改称珠江酒家,
开了很长时间,
那里的广东菜做得很地道。
藏在深巷里的平安电影院
平安大戏院改为
平安电影院是在1964年。
平安电影院的牌子醒目地矗立在平安大楼底层中间,但要进入影剧院内看电影,一定要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才能到达检票口,真有点藏在深巷中的味道。
走廊暗暗的,
开着有点昏黄的灯,
两边张贴着花花绿绿的电影海报,
一路走去有种探险的感觉,
还夹带着几分兴奋和满足。
记忆中有这样长长走廊的电影院,当年整个上海只有两家,除了平安电影院,还有一家是位于西藏中路437号靠近南京东路的红旗新闻科教影剧院,放的大多是新闻纪录、科普性的电影,而平安电影院却是可以看故事片的。1989年3月,改为平安艺术电影院,放映一些比较小众的文艺电影。
笔者在那里看过由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变的同名电影。那是一个夜场,通过长长的走廊走进影院,电影拍得很唯美,如同一首散文诗,节奏舒缓。
银幕上湘西的风景有一种超然世外的纯净,故事有点伤感,电影中少女翠翠的笑靥连同平安戏院一起锁进了记忆的库存,私密而温馨。电影散场后,走在繁华的南京西路上,路上闪烁的霓虹灯折射出都市之夜的妖媚,自己的心却很静,因为沈从文,也因为他笔下的翠翠。
“不太安分”的平安电影院
平安电影院似乎是“不太安分”的,
艺术电影院只不过存活了两年。
1991年又改为平安迷你电影院,另设有艺术沙龙、咖啡厅等设施,并被市电影局定为“三星级”电影院。1996年又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据说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设备,成为中国首家休斯顿动感电影院。
投资昂贵的“动感电影院”
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
平安电影院的经营日见惨淡。
也许是为了资金流通,在平安电影院进门的原本华丽的走廊里引入了卖廉价服装和卖绸布的摊位,那时,门厅上面是半圆形的闪烁着“平安动感电影院”的霓虹招牌,下面是像标语一样的红底白字的“久虹呢绒真丝”牌子,看上去有点滑稽。
南京西路本来就是热闹地带,
人们逛街时路过,
顺便进来看看也是有的。
进入门厅,只见各类服装挂在走廊里招徕顾客,嘈杂的人声,熙来攘往挤挤挨挨的人流,买好商品的顾客拎在手里的塑料包装袋,看上去就像乡间的集市,实在是和平安大楼的气质太不般配。一般来说,喜欢买廉价服装的人是不大会去看票价不低的动感电影的,而想看动感电影的人发现进电影院要走过如此拥挤的走廊摊位也许会停住前行的脚步。
平安电影院已经随风而逝,
平安大楼依旧屹立在
南京西路的闹市口,
平安大楼的历史仍在继续。
▶今年书展服务“花头精”真多!能查书、寄书,还有老花镜和轮椅免费租赁……
▶上海话“吃饭”怎么写?哪个才是最对的?书展上,专家表示……
▶全单6.8折,仅限一天!连续两年刷爆全网的《人生一串》官方体验店来静安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